线束布置规范--汽车线束布置间隙与走向控制①
线束布置时需要考虑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设置,同时需要进行线束布置的走向控制。有如下设计规范供参考使用。一、动态间隙1.线束和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要求大于25mm,线束初始设计应该与零件的运动包络保持7mm以上的间隙。2.当线束两个扎带固定分别固定在有相对运动的零件上时,该段线束的长度应该大于这两个扎带固定点之间的距离25mm以上。二、静态间隙1.除了固定线束的零件,线束与相对静止的零件之间的间隙建议保持在6mm(含)以上。2.对于护板的安装点,或者其他件的安装点,线束固定点应该保持在20mm以上,且尽量与护板安装点并排布置。三、与管路的间隙1.线束与液体管路(燃油管、制动管等)之间应该避免交叉布置。2.线束与管路的间隙保证在25mm以上,若不能保证该间隙要求,应该保证线束走向,已防止相互磨损及短路四、高温区域间隙1.线束离排气管/其他高温区域的间隙要求200mm以上,若不能保证,需要使用耐高温的包扎物进行包扎,且间隙控制在50mm以上2.对于发动机表面高于150度的区域,线束与其的距离应该不低于50mm,且需要使用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包扎或固定。五、走向控制1.一般情况下线束与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0mm左右,在有泥水等恶劣情况下,扎带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50mm。2.线束走向应该避免成锐角;在拐直角的时候,为保证线束走向,拐角处均需设置固定点;钝角情况下,按照上一条进行固定点设置。3.线束分支时,分支点离主干上的扎带固定点的间隙不大于100mm。4.接插件尾部150mm以内应该设置固定点,防止线束晃动造成端子接触不良从而引起电气故障5.线束应避免从金属支架边缘,焊接缝,积水处等恶劣环境下布线。:):):):):):) :D:D:D: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