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系列5》中已经给了非常明确的提示了,看到了吗?只不过,这提示是举了个相反的例子。
再来看看UScar-2: 我想,做线束的,都是知道的:振动是分等级的。 之前已经讲了,这副图,规定了它第一个固定点的距离是100mm,同时,振动测试是要按照不同振动等级对应的振动参数去做的。 所以:连接器,是有振动等级的。(这个跟连接器的防水是一样的,都属于连接器本身特性,也都是分等级的,合格的产品,在对应的环境中,它是没有没问题的,可是一旦超越等级使用,问题就随之而来。)
所以,我们说第一个固定点,最好不要超过100mm,是得有一个前提的,这就是:连接器用在了对的地方,即应用在它对应的振动等级的环境下。比如V3等级的连接器,使用在发动机上。
如果你将V3等级的连接器用在V2或者V1环境上,那么这第一个固定点的距离,就可以不是100mm,就可以更长点了。但是至于到底能是多少,还是那句话,测试见分晓。
总结一下,《系列二》的逻辑陷阱就是:第一个固定点不建议超过100mm,是连接器用在了对应的振动等级环境下,才是成立的。抛开连接器的振动等级和它实际应用的振动环境,谈固定点的距离,就是耍流氓。 有人可能会说,有谁会把连接器用错地方呢?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你在设计的时候真的去查了连接器的振动等级了吗?难道不是电器件那端给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吗?
小伙伴们,跟你想的是否一样的呢?一旦揭示出来了,你是不是有觉得特别简单?其实,很多东西在底层的逻辑上,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系统”的概念,表明看起来,是一个个孤立的,但是下面盘根错节的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一通百通,非系统性深入思考不可。这也就是我们这个系列叫《线束系统系列》的原因,希望陪着大家一起系统性思考。
再多说两句,在第二张图上,不知道大家还能看出来什么呢? 除了那个100mm外,至少还应该得到一个结论:导线还得顺着走。要是导线弯折的很厉害,一样会导致连接器在振动中出问题。那这个问题,还依旧不能把帽子扣在连接器的头上,而是算在线束设计者头上的。 ----这都是隐藏在背后的东西。
笔者在《系列一》中讲了,我们做线束其实是在做应用,既然是应用,那么我们就要把应用的零部件的特性吃透,否则做出了的设计就会有很多问题。
关于连接器的振动,这里强调两点:第一个固定点的距离和出线方向。 千万不要对连接器的振动测试有误解,那不仅仅是对连接器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线束设计的指导和要求。 这个100mm的距离,我们已经谈了很多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问题呢?如果有问题的话,请参见《系列四》和《系列五》中相关内容。当然,也欢迎在后面留言给笔者进行讨论。
话又说回来了,我们当然知道,实车有时确实很难满足,这对矛盾始终存在,但是我们心里要有个概念在:不满足,很可能会出问题的。这不是比谁更强硬的问题,而是我们愿意拿我们车子的质量冒险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其他网站的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