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产品质量有优劣,好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品质的关键在于管理。
问题就在于怎么管理?怎么样才算符合要求的质量?
一.质量是由客户决定的
客户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 产品到客户手中,无论你是多么豪华的配备、多么卓越的性能、多么精致的外观,如果这不是客户所需要的,一切都等于零。因此,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观念:用“最适质量”取代“最佳质量”。
1. 满足客户现在的需求: 符合特定的规格、功能完备、使用方便、外观精美;
2. 保障客户未来的需求: 经久耐用,不易发生故障、安全可靠、外在环境影响小、设想周到。
二、质量不是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
人们以往对质量的错误观念:提高质量就是要提高成本! 对于制造业而言,不良率下降,成本就会下降:
不需要花费检验、修正不良品的成本; 没有不良品,节省材料更换、机器调整的费用; 因不良品的减少而有更多生产机会; 在不良率减少的情形下,可以改善生产的持续生产能力。
三、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就是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减到最低,甚至剔除。品质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达到部门的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1. 从不稳定的产品质量抓起 不稳定的因素来源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 2. 品质管理基础 (1)标准化 标准化是野蛮制造的“克星”,是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准则。要求: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简便化。 (2)信息化 数据化,就是尽量将事情用数值来表示。它是对偶发不稳定的管理最有效的办法。 (3)质量教育 让员工第一次就做对,持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4)质量成本分析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 (5)设备管理 设备优化、设备保养。 (6)质量缺陷分析 产品质量缺陷分级:轻微缺陷、一般缺陷、严重缺陷、致命缺陷。
3. “三按”、“三检” “三按” 严格要求员工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操作检验。 “三检” 严格落实“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质量检验制度。
四、品质控制
1. 进料控制与库存品质管理 进料控制的5R原则,5R原则是指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的采购物料。实现了5R,就可以确保需求、成本、品质等各方面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1)适时:及时供应材料,不断料; 2)适质:进货发货,质量符合标准; 3)适量:采购数量与存量控制适当; 4)适价: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5)适地:从距离最近或供应最方便的供料商那里进货,确保随时可以进料。 2. 过程控制与SPC—统计过程控制 过程品质管理计划的拟定 设备点检与仪器校验 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自主检查 过程巡回检查 品质异常处理 检验记录 不良统计分析 不良品的区隔与标示 控制图的应用 限度样品的应用 看板管理的实施 3. 终端控制与顾客满意 最高主管的决心和承诺 让客户永远“忠诚于我们” 争取品质要求严格的顾客 推行全员“一票否决制”的活动 建立员工满意的企业环境 重视教育训练 建立好的环境品质 永远培育供应商理念
五、品质管理与全员改善
1. 6S管理 1)整理:区分要用与不用的物品,不用的坚决清离现场,只保留要用的。 2)整顿:把要用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管理。 3)清扫:扫除现场中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的赃污部位,保持干净。 4)清洁: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所以也称为“3S”活动。 5)素养: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安全: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 TPM与全员自主改善 TPM指公司所有部门,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全员参与和开展的,以追求生产极限为目标的团队活动。
挑战故障为零、浪费为零、不良为零的高效率企业,以及部门、班组自主改善活动的活力型企业。 (1)有形效果: 减少各类损耗,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缩短生产与管理周期;减少工作的浪费,提高设备效率、劳动生产率;减少市场投诉;杜绝安全隐患。 (2)无形效果: 增强员工的改善意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培养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六、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企业改进质量以达到产品缺陷为零的指导方针。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所有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
第一次做对,在企业中要花一半的运行费用在做错事情的代价上,做错事情的代价大约是销售收入的25%,而企业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第一次做对,就是可以避免这个代价,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质量就是利润。
将零缺陷的预防重点 从产品完工后的检验和售后补救,转移到预防无意识的差错上来。 通过改变人们的态度与习惯,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线束未来专业于:为汽车线束企业及设计人员提供创新、设计、开发、工艺、生产、质量、标准、实验等为核心的服务平台,包括设计/开发经验分享、产品替代库、技术文档、技术标准、技术视频、求职招聘、企业信息等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其他网站的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